概述

质谱仪器

质谱解析知

质谱分析方法

质谱技术的应用
 9.3 质谱解析基础知识
 
分子式确定
  利用一般的EI质谱很难确定分子式。在早期,曾经有人利用分子离子峰的同位素峰来确定分子组成式。有机化合物分子都是由C、H、O、N……等元素组成的,这些元素大多具有同位素,由于同位素的贡献,质谱中除了有质量为M的分子离子峰外,还有质量为M+1,M+2的同位素峰。由于不同分子的元素组成不同,不同化合物的同位素丰度也不同,贝农(Beynon)将各种化合物(包括C,H,O,N的各种组合)的M、M+1、M+2的强度值编成质量与丰度表,如果知道了化合物的分子量和M、M+1、M+2的强度比,即可查表确定分子式。例如,某化合物分子量为M=150(丰度100%)。M+1的丰度为9.9%,M+2的丰度为0.88%,求化合物的分子式。根据Beynon表可知,M=150化合物有29个,其中与所给数据相符的为C9H10O2。这种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要求同位素峰的测定十分准确。而且只适用于分子量较小,分子离子峰较强的化合物,如果是这样的质谱图,利用计算机进行库检索得到的结果一般都比较好,不需再计算同位素峰和查表。因此,这种查表的方法已经不再使用。
  利用高分辨质谱仪可以提供分子组成式。因为碳、氢、氧、氮的原子量分别为12.000000,10.07825,15.994914,14.003074,如果能精确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,可以由计算机轻而易举的计算出所含不同元素的个数。目前傅立叶变换质谱仪、双聚焦质谱仪、飞行时间质谱仪等都能给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。
分子结构的确定
 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知道,化合物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质量与强度,与该化合物分子的本身结构有密切关系。也就是说,化合物的质谱带有很强的结构信息,通过对化合物质谱的解释,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结构。下面就质谱解释的一般方法做一说明。
  谱图解释的一般方法
  一张化合物的质谱图包含有很多的信息,根据使用者的要求,可以用来确定分子量、验证某种结构、确认某元素的存在,也可以用来对完全未知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。对于不同的情况解释方法和侧重点不同。质谱图一般的解释步骤如下:
  由质谱的高质量端确定分子离子峰,求出分子量,初步判断化合物类型及是否含有Cl、Br、S等元素。
  根据分子离子峰的高分辨数据,给出化合物的组成式。
  由组成式计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,即确定化合物中环和双键的数目。计算方法为:
不饱和度U=四价原子数-
例如,苯的不饱和度
不饱和度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程度,计算不饱和度有助于判断化合物的结构。
  研究高质量端离子峰。质谱高质量端离子峰是由分子离子失去碎片形成的。从分子离子失去的碎片,可以确定化合物中含有哪些取代基。常见的离子失去碎片的情况有:
M-15(CH3)       
M-17(OH,NH3)     
M-19(F)        
M-27(HCN,C2H3)   
M-29(CHO,C2H5)    
M-31(CH2OH,OCH3)  
M-35(Cl)       
M-43(CH3CO,C3H7)   
M-45(OC2H5,COOH)  
M-79(Br)

M-16(O,NH2)                 M-18(H2O)                   M-26(C2H2)                  M-28(CO,C2H4)                M-30(NO)                   M-32(S,CH3OH)                M-42(CH2CO,CH2N2)              M-44(CO2,CS2)                M-46(NO2,C2H5OH)               M-127(I)……

  研究低质量端离子峰,寻找不同化合物断裂后生成的特征离子和特征离子系列。例如,正构烷烃的特征离子系列为m/z15、29、43、57、71等,烷基苯的特征离子系列为m/z91、77、65、39等。根据特征离子系列可以推测化合物类型。
 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研究,提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。再根据化合物的分子量、分子式、样品来源、物理化学性质等,提出一种或几种最可能的结构。必要时,可根据红外和核磁数据得出最后结果。
  验证所得结果。验证的方法有:将所得结构式按质谱断裂规律分解,看所得离子和所给未知物谱图是否一致;查该化合物的标准质谱图,看是否与未知谱图相同;寻找标样,做标样的质谱图,与未知物谱图比较等各种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