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
质谱仪器

质谱解析知

质谱分析方法

质谱技术的应用
 9.2  质谱仪器
 
 9.2.2 质谱联用技术
  质谱仪是一种很好的定性鉴定用仪器,对混合物的分析无能为力。色谱仪是一种很好的分离用仪器,但定性能力很差,二者结合起来,则能发挥各自专长,使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。因此,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,并出现了早期的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。在70年代末,这种联用仪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。同时开始研究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技术。在80年代后期,大气压电离技术的出现,使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。目前,在有机质谱仪中,除激光解吸电离-飞行时间质谱仪和傅立叶变换质谱仪之外,所有质谱仪都是和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组成联用仪器。这样,使质谱仪无论在定性分析还是在定量分析方面都十分方便。同时,为了增加未知物分析的结构信息,为了增加分析的选择性,采用串联质谱法(质谱-质谱联用),也是目前质谱仪发展的一个方向。也就是说,目前的质谱仪是以各种各样的联用方式工作的。因此,本节将介绍各种质谱联用技术。
 9.2.2.1 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Gas chromatography-Mass spectrometer, GC-MS)
  GC-M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色谱部分、质谱部分和数据处理系统。色谱部分和一般的色谱仪基本相同,包括有柱箱、汽化室和载气系统,也带有分流/不分流进样系统,程序升温系统、压力、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等,一般不再有色谱检测器,而是利用质谱仪作为色谱的检测器。在色谱部分,混合样品在合适的色谱条件下被分离成单个组分,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鉴定。
  色谱仪是在常压下工作,而质谱仪需要高真空,因此,如果色谱仪使用填充柱,必须经过一种接口装置一分子分离器,将色谱载气去除,使样品气进入质谱仪。如果色谱仪使用毛细管柱,则可以将毛细管直接插入质谱仪离子源,因为毛细管载气流量比填充柱小得多,不会破坏质谱仪真空。
  GC-MS的质谱仪部分可以是磁式质谱仪、四极质谱仪,也可以是飞行时间质谱仪和离子阱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四极质谱仪。离子源主要是EI源和CI源。
  GC-MS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系统。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,GC-MS的主要操作都由计算机控制进行,这些操作包括利用标准样品(一般用FC-43)校准质谱仪,设置色谱和质谱的工作条件,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库检索等。这样,一个混合物样品进入色谱仪后,在合适的色谱条件下,被分离成单一组成并逐一进入质谱仪,经离子源电离得到具有样品信息的离子,再经分析器、检测器即得每个化合物的质谱。这些信息都由计算机储存,根据需要,可以得到混合物的色谱图、单一组分的质谱图和质谱的检索结果等。根据色谱图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。因此,GC-MS是有机物定性、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。
  作为GC-MS联用仪的附件。还可以有直接进样杆和FAB源等。但是FAB源只能用于磁式双聚焦质谱仪。直接进样杆主要是分析高沸点的纯样品,不经过GC进样,而是直接送到离子源,加热汽化后,由EI电离。另外,GC-MS的数据系统可以有几套数据库,主要有NIST库,Willey库,农药库,毒品库等。
9.2.2.2 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,LC-MS)
  LC-MS联用仪主要由高效液相色谱,接口装置(同时也是电离源),质谱仪组成。高效液相色谱与一般的液相色谱相同,其作用是将混合物样品分离后进入质谱仪。此处从略。仅介绍接口装置和质谱仪部分。
LC-MS接口装置
  LC-MS联用的关键是LC和MS之间的接口装置。接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溶剂并使样品离子化。早期曾经使用过的接口装置有传送带接口,热喷雾接口,粒子束接口等十余种,这些接口装置都存在一定的缺点,因而都没有得到广泛推广。20世纪80年代,大气压电离源用作LC和MS联用的接口装置和电离装置之后,使得LC-MS联用技术提高了一大步。目前,几乎所有的LC-MS联用仪都使用大气压电离源作为接口装置和离子源。大气压电离源(Atmosphere pressure Ionization,API)包括电喷雾电离源(Electrospray Ionization,ESI) 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(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el Ionization,APCI)两种,二者之中电喷雾源应用最为广泛。电喷雾电离源的原理与特点请参见本书第9.2.1节
  除了电喷雾和大气压化学电离两种接口之外,极少数仪器还使用粒子束喷雾和电子轰击相结合的电离方式,这种接口装置可以得到标准质谱,可以库检索、但只适用于小分子,应用也不普遍,故不详述。以外,还有超声喷雾电离接口。也因使用不普遍,故从略。